在李白遍访名山大川的生涯中,镇江北固山乍看起来似乎并不显眼。世人或感叹蜀道之难,或赞美天姥之奇,然而李白与北固山的缘分,正如他依附永王出仕的经历一般,于世人而言或有不解,于李白而言却意义重大。
踏上北固山石阶,沿东吴古道拾级而上,感受着夏末秋初的爽朗天气,听着微风拂叶的沙沙声响,思绪不由得飞回千年前的时光。
镇江曾名“丹徒”,来源于秦始皇令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坏王气的传说。传说虚无缥缈,难以考证,然而从春秋时期吴国在此兴盛,三国时期孙策疏通水道连通吴会、孙权迁都于此来看,地势雄险、兵卒骁勇的镇江作为兵家要塞,无疑对掌握水陆交通、搅动天下风云具有重要意义。
北固山很大,千年来,有无数迁客骚人在此留名。北固山又很小,如果不细看,短短1个小时就能将其走完。登上顶峰,俯瞰长江,只见江面开阔,视野当中再无遮蔽,连同心胸也开阔无比。再换个方向,映入眼帘的就是今日的镇江。古今之变汇聚在同一片视野、同一片天空下,是前所未有的震撼。难怪多少文人墨客登上北固山,都要触动情肠。
丹阳北固是吴关,画出楼台云水间。
千岩烽火连沧海,两岸旌旗绕碧山。
太白诗篇宛如瑶池莲花,以飘逸奇绝而为世人所爱,他本人亦酷爱名山大川,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游历之作。然而太白的山水诗篇,从来都像是奇想,像是不存在于尘世的浪漫。于北固山所写的《永王东巡歌·其六》,却是浪漫中的雄心壮志,落在了北固山的烽火中。千岩烽火连沧海,两岸旌旗绕碧山。
太白写北固山,写永王东巡,或许才是他更希望世人铭记的部分——他的宏图大志。正是在历史悠久、作为战略要地的北固山上,太白找到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政治抱负的交汇点。他的诗篇依然有对山水风景的赞美,但他的诗篇从此也不仅仅是为了赞美北固山山水相依的胜景。
在太白眼里,他终于不再是御赐的翰林供奉,而是身处政治舞台当中。他以为自己终于不再是旁观者,而可以身处其中,以诗篇为永王东巡留下永恒的纪念,亲身参与进文人墨客渴望的入世之道。太白在诗中将北固山描绘得十分壮观,正如他对天下大势的憧憬一般。
可惜,李白的雄心终究还是如同北固山下的流水,匆匆流走。永王李璘兵败被杀,他感慨此事,写下苍凉沉郁的《上留田行》。从“南风一扫胡尘静,西入长安到日边”的豪放,到“昔之弟死兄不葬,他人于此举铭旌”的沉痛;从“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净胡沙”的抒怀,到“高风缅邈,颓波激清”的感慨,令人不胜唏嘘。
我们熟悉那个宛如谪仙人的李白,熟悉他那些宛如云间月、瑶池莲的诗句。然而纵观他的一生,却是求而不得的一生。“安史之乱”爆发后,在庐山隐逸的李白终于还是下山跟了永王。永王死后,他虽免死,却被流徙夜郎,直到途中遇赦才得以返回。晚年,他北上追随李光弼从军,最后又因病折回。
太白所求又是何物?
北固山或许只是太白旅途中的匆匆一站,却是他离他所求最近的地方。请看北固山下长江水,远望神州兴亡,听一首太白的《天马歌》作结吧:请君赎献穆天子,犹堪弄影舞瑶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