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李白,游神州|只有敬亭山

2023-11-09 17:59:55中国旅游报 乡村周末 刘宏江浏览:
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北郊,原名昭亭山,晋初为避帝讳,易名敬亭山。李白在宣城时,常登敬亭山独坐,意甚寂寞,有诗《独坐敬亭山》《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》等。宣城人民为纪念李白,在敬亭山建造了李白塑像、谪仙亭、太白湖、青莲池、敬亭诗径、太白独坐楼等。
作为读书人,心中一直有个情结,那就是追寻“诗仙”李白的游踪,踏访诗人笔下“相看两不厌”的敬亭山。
敬亭山位于皖南宣城市北郊水阳江畔,属黄山支脉,最高海拔仅300多米。一座人文的山,一座诗化的山——敬亭山因李白一首《独坐敬亭山》而闻名天下,惹得当时和后世无数文人纷至沓来,寻觅“诗仙”足迹,留下数以千计咏颂敬亭山的诗赋美文,因此有了“江南诗山”的美誉。
现在的敬亭山是国家森林公园,也是一座开放式公园。参观游览的人无须花钱购买门票,即可自由进入。旅游大巴在敬亭山高大的山门前停下,司机说到了。其实,到敬亭山脚下还有一段上坡路,需徒步而行。
秋高气爽,云淡风轻,又赶上周末,登山观景的游人络绎不绝。虽然还没进入中心景区,但道路两边山坡上的青青茶园、茂林修竹,已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。
江南之地,气候温润,尤其适宜茶树种植。敬亭山一带,出产一种叫“敬亭绿雪”的名茶,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。我想,当年嗜酒如命、半醉半醒的李白,恐怕也不会拒绝一盏“敬亭绿雪”这样的好茶,用来醒醒酒、解解渴、提提神吧。
终于来到山脚下。抬眼望去,只见漫山古木蓊郁,层林尽染,忽想起“秋空犹胜春光好”的古诗句。循着当年李白走过的山道石径,一路过昭亭、古昭亭石坊、望姑桥、翠云庵,便登临半山腰处飞檐翘角的太白独坐楼。拜谒了楼内一座李白的汉白玉雕像,便缓缓退出来,坐于楼前观景台的石凳小憩,口中念念有声,寻找古诗中蕴含的幽远意境。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
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毋庸置疑,这是诗人最自然的情感流露,也是最真挚的内心独白。敬亭山,一草一木皆是诗,看似平淡却奇崛。在这首诗中,诗人完全将身边的敬亭山人格化、个性化了。诗人面对的,不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山,而是一个有血有肉、有情有义的人,一位称心如意的心上美人,世间唯一值得以身相许的红颜知己。此时,这山只属于诗人,诗人也只属于这山。就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,相依相偎,互相凝视,含情脉脉,流露出一份难分难舍的缠绵。
据说,李白是追慕南朝大诗人谢灵运、谢朓来到宣城的,是为了缅怀凭吊他所景仰的两位先贤。也有人说,他是追寻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来的,是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。他先后多次登临此山,并反客为主,宣称“我家敬亭下,辄继谢公作。相去数百年,风期宛如昨”,可见对敬亭山的喜爱程度。而每次来,他都要在山间小道盘桓良久,在半山腰一块巨石上长时间静坐,一个人赏赏山景,听听松风,看看闲云,寻求心灵的宁静。在这远离政治漩涡、远离尘俗的地方,诗人浮躁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。而当群鸟飞尽、孤云独去时,诗人的眼里,天地之间,只剩下一山一人,只留下你和我。
“一生好入名山游”的李白,踏过的名山大川不计其数。可他,为什么偏偏到了宣城这地方就那么恋恋不舍,偏偏对既不嵯峨、也不峭拔的敬亭山情有独钟?这似乎没什么道理,也让人难以理解。
如果追溯李白的生活轨迹和人生遭际,我们又不难发现诗人的心路历程。这首五绝,作于唐天宝十二年(公元753年)的秋天,距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有整整10年。曾经,那个“举杯邀明月”浪漫不羁的李白,那个“仰天大笑出门去”踌躇满志的李白,那个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豪气冲天的李白,那个“天子呼来不上船”恃才傲物的李白,已经渐行渐远。他历经坎坷磨难,饱尝世态炎凉,心中的孤寂、苦闷之感愈加强烈,于是发出“举杯消愁愁更愁”的慨叹。游池州秋浦时,他凄苦、绝望到极点,悲吟道: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”
但诗人依然长髯随风,衣袂飘飘,行吟于天地之间。当“济苍生”“安社稷”的宏大理想无情地破灭后,他便把全部情感融入江南这片好山好水,让绵绵青山来抚慰自己疲惫不堪的心灵。在敬亭山这么一处清幽、怡神的地方,他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、归属感,无喧嚣、无浮躁、无纷争,也再无烦忧。
你想,漫游于千峰竞秀的皖南,黄山、九华、齐云何其壮美,而敬亭山独独能走进“诗仙”的视线,得到他的青睐,让他如此钟爱和称颂,说明此山是怎样的风韵独具,是何等的超凡不俗。“敬亭白云气,秀色连苍梧。”恐怕也只有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,才真正具有从平凡中发现美、感知美、审视美的眼力和睿智。
“其人虽已没,千载有余情。”千余年前的那个盛唐时代,“诗仙”李白横空出世,一骑绝尘,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,成为历代文人瞩目、仰止的一座文化高峰。风尘仆仆的游客,正是冲着李白而来,冲着一首古诗而来。在李白独坐处,我也尽可能地多待上一会,试图走进“诗仙”风流复杂的内心世界,去品味太白诗中那份独特的审美情趣。